聚凤阁信息交流_微信同城约爱,51品茶快约,凤凰楼兼职联系方式

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术著作
学术著作

ST20220214368284445593.jpg

《新中国环境?;すぷ餮芯浚?949—1979)》

作  者
发表/出版时间
学科分类
成果类型
发表/出版情况
PDF全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毙轮泄肥侵谢褡宸⒄故飞系氖贝?,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当代中国研究所是中共中央批准成立的专门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编纂和宣传教育的科研机构,为国家写史、为人民立传、为时代明德。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当代中国研究所组织编写出版了《新中国史研究文丛》,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和当代社会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激励人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新中国史研究文丛》作为一个长期项目,努力打造新中国史研究优秀成果的高质量出版平台,不断推动新中国史研究“三大体系”建设,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学理基础、历史资源和智力支持。

  作者:徐轶杰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1949—1979年我国环境工作的发展历程,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思想渊源、理念创新等各方面进行了历史考查,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环境?;な乱堤峁┙杓?。

  随着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并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资源综合利用思想,创造了一套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办法。1971年,我国开展了全国性“三废”污染调查。1972年,出席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针对全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了中国主张,贡献了中国智慧。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せ嵋槿范酥泄肪潮;すぷ鞯摹叭址秸搿?,各级环境保护机构陆续建立,开展环境保护监测和污染治理工作。

  回顾历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中,党和政府始终是中国环境事业的推动者和领导者,人民利益是党和政府推动环境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作者简介

  徐轶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社会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长期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环境史、国际关系史研究,2020年译作《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获第十五届文津图书奖。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资源综合利用思想的初步探索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环境卫生工作

  第二节 毛泽东资源综合利用思想的形成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水资源为中心的综合利用

  二、毛泽东与“煤的综合利用”的提出

  三、毛泽东综合利用的“麻将说”

  第三节 综合利用思想的初步实践

  第二章 全国性工业污染调查的开展

  第一节 战备高潮下污染问题的加剧

  一、20 世纪70 年代初环境污染问题的集中爆发

  二、“三废”治理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第二节 全国性“三废”污染调查的全面展开

  一、全国性“三废”污染调查的开始

  二、全国工业“三废”污染调查经验交流学习班

  三、《一九七二年工业“三废”卫生工作计划》

  四、《关于工业“三废”污染情况和建议的报告》

  五、《关于转发工业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协作方案的通知》

  第三节 全国“三废”污染调查反映的污染情况

  一、长江水质污染状况调查

  二、黄河水系工业“三废”污染调查情况

  三、海洋污染状况的调查

  第三章 战略格局调整下环境?;だ砟畹慕?/p>

  第一节 党中央对国外环境?;ぴ硕墓刈?/p>

  一、国外八大公害事件的出现

  二、现代环境?;ぴ硕牟?/p>

  三、尼克松政府对环境议题的强调

  第二节 国际格局转化下中国环境话语的转变

  一、日本记者的公害讲座

  二、中国环境话语的转变

  三、美方力邀中国参加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四、中美缓和中的环境议题

  第三节 出席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反思

  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邀请

  二、出席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筹备工作

  三、出席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第四章 国内外环境治理经验的借鉴与初步总结

  第一节 中国科学家四国访问团

  第二节 官厅水库水污染治理模式的初步形成

  一、成立跨行政区的流域保护领导机关

  二、严谨的科学调查

  三、充分发动群众

  四、抓住重点分批推进

  五、开展全国科研大协作

  第三节 北京的“三废”治理经验

  一、北京“三废”污染调查的开始

  二、1972 年:北京市空气污染治理的起步

  三、北京市环境?;ご蠡岬恼倏?/p>

  四、北京市环境监测机构的组建

  五、《北京市关于环境?;すぷ鞯那榭霰ǜ妗?/p>

  第五章 环境觉醒:1973年全国环境?;せ嵋?/p>

  第一节 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的提出

  第二节 全国环境?;せ嵋榈某锉?/p>

  一、《关于开展环境?;すぷ鞯募傅阋饧ㄌ致鄹澹?/p>

  二、《全国环境保护两年(1974—1975 年)规划要点》

  三、《关于城市环境?;さ那榭龊徒窈蟮囊饧ㄕ髑笠饧澹?/p>

  四、《关于加强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的意见(讨论稿)》

  五、《关于防止企业有毒有害物质危害的规划(讨论稿)》

  六、《关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修订中的说明》

  七、《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讨论稿)》

  第三节 全国环境?;せ嵋榈恼倏?/p>

  一、会议的基本议程

  二、大会主题报告

  三、关于环境?;すぷ鞣秸氲奶致?/p>

  四、关于农药残留的介绍

  五、万人大会

  第六章 1973年全国环境?;せ嵋榈纳钤队跋?/p>

  第一节 新中国第一份环境保护法规性文件的颁布

  一、《关于?;ず透纳苹肪车娜舾晒娑ǎㄊ孕胁莅福返陌洳?/p>

  二、会议精神的传达

  第二节 环境?;す芾硖逑档某醪焦菇?/p>

  一、各级环境保护工作领导机构的建立

  二、各流域领导小组的成立

  三、环境监测机构的建立

  四、环境保护法制体系的初步构建

  第三节 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觉醒

  一、环境保护宣传

  二、环境?;と瞬诺呐嘌?/p>

  三、环境学会的成立

  第四节 环境?;すぷ鞯目?/p>

  一、官厅水系水源保护研究

  二、北京西郊地区环境污染调查与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三、天津蓟运河污染调查

  四、河北白洋淀污染调查和湖北鸭儿湖污染治理

  五、南黄海北部海域石油污染调查

  六、北京市的空气污染治理

  结语:历史的反思

  参考文献

  精彩摘录

  前  言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攻坚克难,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了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稳中改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中国环境史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第一部通史性专著——《中国环境史·现代卷》和第一部地方性环境通史著作——《当代上海生态建设研究》得以出版,从事当代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学者不断增加,研究活跃。但就学科发展、党和国家需要而言,当代中国环境史研究仍亟待加强。

  就学科发展而言,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即重视环保研究。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せ嵋樵诒本┱倏?,会议达成共识:中国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现在就抓,为时不晚”。197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国务院环境?;ち斓夹∽?,当年颁布了《关于?;ず透纳苹肪车娜舾晒娑ǎㄊ孕校?,中国环保问题也随之展开。对于中国环境?;さ难芯恳惨鸸庋Ы绻刈ⅲ欢瘸晌恃踅绲慕沟?。60年代,美国环保运动风起云涌之时,美国左派将中国想象成没有工业没有污染的“红色乌托邦”,以至于70年代,美国经济专家在国会听证会上还认为中国没有工业污染是幸运的。80年代以来,中国的土地退化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引起西方的关注。1993年,瓦格纳·斯密尔进一步指出中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1998年1月,海外中国学研究的重要期刊《中国季刊》专门召开了“中国的环境”(Chinese Environment)学术研讨会,以会议论文为基础,1998年12月专门刊出了“中国的环境”专号,从历史、法律、土地、水、生物多样性、人口、经济发展等多角度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发展历程。1999年9月,《中国季刊》“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专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50年》讨论了建国50年来环境?;せ沟谋淝?、环境法制的建立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等。

  21世纪以来,西方学术界形成了“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当代中国环境史研究和“现代化压力下的环境破坏论”。这些研究几乎没有一手资料,很难说是严谨的史学研究,对中国环境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甚至错误的。比如,有的学者从农业生产中的氮元素循环入手解释中国几千年来的环境变迁,却将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发展片面归功于美国将氮肥生产线出口到中国。这种模糊甚至是错误的片面认识,随着该书作为第一本英语世界的中国环境史教科书而普遍传播,甚至得到某种强化。近年来,西方学者逐步回归学术研究,开始利用档案和基础文献研究当代中国环境史。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中国的环境问题也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长期关注人民健康和人民幸福,也长期关注环境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青年》中就有多篇文章关注工人的工作环境。1923年,《广东农会章程》明确规定了农会会务包括“办理农??鸦脑炝指牧挤柿现肿痈ㄅ┚呒捌渌赜谂┮凳孪睢薄鞍炖硎杩:恿骱列拗论诩捌渌孪睢?。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陆续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山林条例》等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继承了原有的卫生体系,又借鉴学习了苏联的卫生监督工作,并形成了将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思想,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综合利用和治理之路。

  1952年,《工厂设计卫生标准》介绍了苏联的工厂设计卫生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践和国家发展特征形成了《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中国逐步建立起以综合利用为中心的工业“三废”治理体系。

  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和国际形势演变,中国的环境?;すぷ髟凇叭稀惫芾淼幕∩嫌υ硕?。1972年,中国派出了以唐克为团长的高级别代表团出席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大会。197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是研究环保的专门机构。该研究所后发展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在环境?;すぷ鞣⒄沟墓讨?,我国积累了大量的文献和史料,这些文献和史料是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环境史的基础。

  目前就作者所知,最早公开发行的环境保护文献汇编是1974年的《环境?;の难 贰5胤交肪潮;げ棵抛钤绲牡笔?972年天津市塘沽区革命委员会环境保护办公室内部发行的《环境?;の募”唷?。1985年,北京市环保局为撰写《当代北京》编写的《北京市环境保护大事记》,记录了1971—1985年北京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事件。

  随着我国环境事业的发展和立法工作的需要,环境政策文件越来越集中于专门的环境部门和研究单位进行梳理。1982年,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会、北京政法学院经济法教研室、北京大学法律系民法教研室联合编纂了5卷本的《环境法参考资料选编》,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台的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1983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法研究所和武汉环境法研究所环境法研究所合编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研究文献选编》。2015年,《中国环境法全书》系统整理了我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为环境法制史研究奠定了扎实的资料基础。

  1988年,为了纪念中国环境?;な乱悼?5周年,国家环境?;ぞ殖霭媪恕豆饣缘氖乱担杭湍钪泄肪潮;な乱悼词逯苣辍?。同年,为总结和宣传宣传“六五”期间(1981—1985)的环境保护工作,国家环境?;ぞ直嘈戳恕吨泄肪潮;な乱担?981—1985)》,其所采用业务领域按部门归类为10章的模式为后来的环保部门资料汇编所沿用。

  1988年,《环境保护文件选编(1973—1987)》是第一部由国家环境?;ぶ鞴懿棵懦霭娴奈募”?。在此基础上,《环境保护文件选编(1988—1992)》《环境?;の募”啵?993—1995)》陆续编辑出版,并从1998年开始出版年度的《环境?;の募”啵?996)》,形成了年度《环境?;の募”唷返谋嘧氪?。2001年,当时的国家环境?;ぷ芫至现醒胛南籽芯渴冶嗉霭媪恕缎率逼诨肪潮;ぶ匾南籽”唷贰3吮嘧牖繁O低澄募?,环境问题相关文件的整理与出版也同时展开,如《国土资源?;び肜梦南籽”唷贰痘肪尘谜呋惚唷返取?/p>

  1994年出版的《中国环境?;ば姓辍肥妨霞壑到细?。在此基础上,环境?;げ孔橹嘈戳恕陡母锟胖械闹泄肪潮;な乱?0年》一书,沿用《中国环境?;ば姓辍诽謇耐?,增加了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中国环境?;すぷ鞯姆⒄?。但遗憾的是,环境?;ぶ鞴懿棵挪⒚挥幸桓鲎诺幕估唇谢肪呈泛突繁J返难芯浚饕劳兄泄肪晨蒲С霭嫔缫韵钅恐频男问酵贫肪呈费芯?,最终在2019年推出了4卷本的《中国环境通史》,但很可惜当代卷没能出版。值得一提的是,环境?;げ?008年启动的“中国区域环境保护丛书”,第一次从区域环境的角度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归纳和梳理。难能可贵的是,2021年“军事环境?;ご允椤背霭妫蟮丶忧苛宋夜禄肪潮;ち煊虻难芯俊?/p>

  此外,党史部门先后总结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环境有关的论述。1993年,原林业部编辑了《毛泽东论林业》(摘编本),在此基础上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与专业部门合作的方式陆续出版了“领导人论林业”系列。此外,其他与环境工作有关的专题总结也陆续出版,如《曲格平文集》《林业建设问题研究》《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万里环境?;の募返?。

  中国有注重地方史志编纂的传统,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各地各级的环境部门与地方志研究者合作出版了大量的地方环境?;だ嗟淖ň?。它们是当代中国史研究重要的线索和资料来源,如《湖北省环境?;ぶ尽贰侗本┲尽な姓怼せ肪潮;ぶ尽返?。随着新一轮修志工作的开展,地方志研究成果也逐渐出现,如《安徽环境?;つ晔觥返取?/p>

  环境史是一门综合学科,除了相关部门外,还涉及预防医学史、林业史、环境社会学、城市规划研究、生态文明研究、国际关系学(环境外交)等多个学科。

  预防医学部门曾经是新中国环境问题主要负责部门,预防医学史研究为当代中国环境史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资料,并在近年取得了新的进展。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卫生部门牵头开始组织专家系统地梳理了劳动卫生、环境卫生、放射防护和爱国卫生运动等领域的历史经验。戚其平主编的《环境卫生五十年》按学科门类系统梳理了环境卫生各分支门类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2021年出版的《中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史》增加了卫生监督学等章节,进一步完善了预防医学与环境问题关系的链条。同一年出版的《公共卫生史》也对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体系进行了专门研究。

  从林业史研究看,林业工作主管部门长期坚持业务资料及领导人资料的整理和出版。1960年起,林业部编辑出版了《林业工作重要文件汇编》系列资料,各地方林业系统也出版了地方的林业资料汇编,如贵州省农林厅林业局的《林业工作参政资料》、湖南省林业局的《林业工作学习资料》、云南省林业厅的《林业资料》,以及一些专业部门的资料集,为了解我国林业工作提供了基本史料。张钧成等专家学者先后参编《当代中国的林业》《中国林业四十年》《中国林业五十年(1949—1999)》。2014年,1500余万字的《中华大典·林业典》为了解我国林业发展历史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工具。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进入快车道。陈阿江及其学术团队对太湖流域水污染产生的次生焦虑进行了研究,并对太湖以及巢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形成的社会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应对的建议。

  当代中国城市环境史和城市规划研究方兴未艾。金大陆教授关于上海大气污染、黄浦江水系污染、工业废渣、绿化等问题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当代中国城市环境史的研究。李浩在开展口述史料搜集整理的同时,利用部门档案研究了北京及重点城市的城市规划,探讨了我国城市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从生态文明研究角度看,赵凌云学术团队长期关注中国的环境?;ふ呒叭说毓叵滴侍?,2014年出版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讨论了中国环保事业的基本分期问题。刘国新讨论了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蹬嬷裱跬哦右簿劢褂谏拿鹘ㄉ璧睦肥崂砗拖质笛芯浚崂砹?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的演进,同时展开对环保史个案和理论问题的研究。此外,秦书生尝试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历史演进。

  中国的环境?;な乱涤牍使叵档牧得芮邢喙?。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关于环境外交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如《中国环境外交:中国环境外交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环境外交——从斯德哥尔摩到里约热内卢》《冷战后中国环境外交发展研究》《对华环境援助的减污效应与政策研究》等,但是目前基于多边文献和外交档案的专业环境外交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回顾历史,党和政府始终是中国环境事业的推动者和领导者,人民利益是党和政府推动环境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新时代有志于当代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同人应当打破学科壁垒,丰富自己的学科背景知识,抓紧抢救口述、文字、科技、实物等多种形式史料,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争取早日书写出实事求是的符合党和人民需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当代中国环境史。

  转自“当代中国出版社”微信公众号